绝壁奇迹:郭亮村挂壁公路的天路奇观

5655 / 2025-10-24 11:01:33 世界杯介绍

郭亮村,这个坐落在太行山绝壁之上的小村落,因其令人叹为观止的挂壁公路而闻名于世。初次接触郭亮村,是通过一张震撼心灵的照片:一条狭窄的公路悬挂在数百米高的绝壁之上,下面是深不见底的峡谷,行驶的车辆仿佛穿行在云端。这幅景象让我对郭亮村充满了好奇。

郭亮村位于南太行腹地,平均海拔1700米,七月的气温也仅有27℃,成为了避暑的绝佳去处。那时,我在郑州的安罗黄河大桥工作,夏日的骄阳似火,我决定趁周末踏上寻访郭亮村的旅程。为了安全起见,我将车停在景区停车场,换乘大巴上山。大巴沿着崎岖的山路盘旋而上,车身颠簸,我的心情也随之起伏。窗外的风景逐渐显露出粗犷的美,群山连绵如大地的脊梁,承载着岁月的厚重。坚硬的红色砂岩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宛如古老地壳运动的痕迹。

大约十几分钟后,我们抵达了红石崖场,观光车无法继续,通往郭亮村的挂壁公路只得步行体验。所谓挂壁公路,正是由于绝壁无法盘绕,只得沿着峭壁开凿而成。当地人称之为“郭亮洞”。洞内光线昏黄,虽然看似阴暗,却足以辨明前路。走出洞口,便是阳光洒落的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郭亮村的村庄不大,仅有80多户、300多口人。村中房屋多以石材筑就,手工集砌,线条匀称。如今旅游业兴盛,村中商铺和游客络绎不绝,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古朴而厚重的气息。在村展览馆,我了解到郭亮村的历史。村名源于东汉末年的义军领袖郭亮,他在此安营扎寨,率众抗争,虽事败身亡,但精神却在此扎根。

郭亮村的先祖为避难迁居至此,村庄三面环山,一面临崖,仅靠一道窄窄的天梯与外界相连。这道“天梯”高逾百米,720级石阶,最宽处1.2米,最窄处仅0.4米。因其险峻,上下必须攀附藤蔓,如猿猴般谨慎。历史记载中,有失足坠崖者,也有求医不及而亡于途中者,甚至有因行路艰难而遭拒婚者。许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尤其是女性,终生未曾下山。

为改变命运,郭亮人上演了一场现代版“愚公移山”。1972年,村支书申明信发誓带领村民下山,开始了长达五年的凿壁壮举。他们变卖家产,筹款购置工具,十三位村民组成“十三壮士”先锋队,凭借简单的工具,打响了开山的第一炮。1977年5月1日,长达1250米的隧道终于贯通,第一辆汽车开进村时,全村人欢呼,许多人喜极而泣。自此,郭亮村的命运被彻底改写,昔日的“天梯绝路”化作“致富通途”。

如今,郭亮村依托旅游,村民纷纷开办农家乐和民宿,80%的人家经营着特产商铺,村庄焕发出新生机。这生动诠释了“要想富,先修路”的真理。郭亮村的自然风光也令人心醉,群山环抱,绿树成荫,空气清冽,宛如天然氧吧,令人叹服造化之功。

郭亮村亦成为著名写生基地,常见画家在此捕捉山水的神韵,定格这片土地的灵秀与壮美。此外,郭亮村是众多影视作品的取景地,赢得了“中国第一影视村”的美誉。村中出售的崖柏工艺品更是独具特色,崖柏以其珍贵的材质和独特的生长环境,成为了这里的象征。

黄昏时分,天幕铺展如彩缎,摄影者纷纷捕捉夕照山崖的美景,仿佛听见无数凿山锤钎的撞击声,那些镜头记录下郭亮人崭新的生存姿态。夜晚的郭亮村宁静安详,我仰望星空,心中充满安宁与满足,仿佛在这里找到了归所与安宁。郭亮村之行,让我触摸了历史,感受了壮美,体味了温情,只要迈步走出去,便有收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