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曹妃甸】最饶风味美人蛏
还有一个原因,曹妃甸是古滦河的入海口,几千年来古滦河自西向东改道,每次改道便形成一条故道河流,为数众多的淡水水源冲淡了海水,也带来了大量的陆源物质。其实自河流上游裹挟过来的浮游生物并不适于盐度过高的环境中生存,因此不咸不淡的曹妃甸海域是渤海湾中少见的浮游生物聚集地,再加上泥沙混合的滩涂有着繁多的贝类,因此整个海洋生物链完整,鱼虾蟹贝自然种类丰富且鲜美无比。综上原因,曹妃甸海鲜想不好吃都难。
清朝文人张凤翔曾为此地海鲜作了十二首“渔诗”,后载入滦州志,成为珍贵文化遗产。“渔诗”曰:“轻寒料峭满春城,渤海鱼鲜次弟生。玉骨琼肌冰雪质,最饶风味美人蛏。”称颂的正是泝河岸边挖来的鲜贝螠蛏。
螠蛏是“蛏子”的学名,蛏子身体细长如玉,味道娇嫩清甜,因此有“美人蛏”之说。寒风料峭之季,正是蛏子肥美之时。当地有一句流传至今的关于蛏子的谜语:家住里海入地穴,吃穿二字它不缺,刀劈斧剁它不怕,只怕钢钩铁木橛。谜语中提到了挖蛏工具,铁木橛指的是木棍子削成了尖头成冰猴(陀螺)状,为了锋利和耐用再附着上一层铁皮,用铁木橛擦着蛏子的洞口旁边再打一洞,用钩子下探五十左右厘米,再旋转至蛏子洞口,向上提拉便把蛏子带将出来。初春的蛏子一般蜗在四十厘米处,夏天水暖则待在离洞口约二十厘米的地方,因此夏天有时会见到当地渔民用锹直接挖蛏。
说到吃法,最简易也最原汁原味的做法有两种。一是清水煮蛏,清水烧开,把盐水中浸泡一两小时吐完泥沙的蛏子放置水中,蛏壳全部张开即可食用,时间过长肉质变柴变老
二是干炮,把蛏子铺排在平底锅里,平底锅不加油不加水不加任何底料,不怕火大,干烧到蛏壳焦黄,蛏肉干香鲜甜。味道和盐焗蛏子有些相似,但不花哨,味道更诚实。
小吃部里最常见的做法就是酱爆蛏,其主要食材为蛏子和青红椒,配以黄豆酱煸炒,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补肾的功效。
曹妃甸渔家还有一种说起来特别诙谐的美食,叫“撑死猪”的饺子:剥下的生鲜蛏肉切丝,佐以猪肉五花,配以大白菜或黄蓿菜包成饺子,味道更是没的说。
舌尖上的曹妃甸
- END -
来源:曹妃甸报 作者:张相禄 编辑:刘晓静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