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边陲小镇——潮泥滩

9124 / 2025-06-23 15:22:56 2018世界杯球队

清朝光绪年间这里还是一片大涂滩,后有谢、富两姓富户筑基建房,逐渐形成集市。

潮泥滩古名新桥堰,别名泥滩头,桥西水泥路通往金山区,属金山枫泾镇管辖,东有沥青路直通浙江嘉善县大通,连接善通公路至嘉善县城。

1953年5月开始,潮泥滩根据当时浙江嘉善与江苏松江协议,从嘉善划入松江,58年松江入上海,66年枫泾归金山,所以今日潮泥滩归金山管辖。但潮泥滩还有浙江有强烈的影子,是沪浙金善之间交接相融的地区。

潮泥滩,当时是很有活力的一个集镇,位于浙沪交界,一座小石桥把浙江与上海一隔为二,石桥东,叫东横头,归嘉善县管,石桥西叫西横头,归上海管。解放前,上海归江苏省管,那么石桥西的西横头是松江地段,人们习惯叫石桥西的西横头为松江县,一直叫到潮泥滩彻底衰落为止。可能今天年长的人仍在叫。

潮泥滩集镇一度有饭店、茶馆、日用杂品门市部、农业生产资料商店、潮泥滩农肥部、代购代销店、粮管所、食品站、肉庄等各种小镇功能的商贸活动。

在嘉善县大通集镇通往潮泥滩的路边田地里,有不少碉堡,是当年淞沪抗战期间所留下的。据史实小说《血战嘉善》描述,1937年的“淞沪之战”中,原国民革命军128师六千湘西将士在嘉善境内,浴血奋战以飞机、大炮开路的日军18师团,在7天7夜的时间里,日军仅仅向前推进了

11公里,这是一件在当时相当令人震撼的事情。

原来八几年的时候,物质匮乏,什么东西都要票子(粮票米票为主),甚至出现了电厂桥,花园路桥一带的,票子黑市,假如遇到打击,要吃官司的,叫投机倒把,而大通靠近上海的潮泥滩由于属于上海远郊区政策比较优惠,可以买到很多不凭票就可以买的东西,所以周末很多人都骑车一个多钟头去那里买生活用品,人流如海,造成商市很热闹。

http://s3/mw690/0028MzfAgy6M7q50Krg22&690

棉花收购站旧址

http://s7/mw690/0028MzfAgy6M7qdhQyO06&690

文革”前,去潮泥滩有了轮船,票价也很便宜,小孩子半票,只要5分钱。不过每天只有一班船,去了当天就回不来,要等到第二天。那排房子是原先的粮管所。

http://s6/mw690/0028MzfAgy6M7q1UWfb65&690

氨水站,大门上依稀留印着属于那个时代的字迹。

http://s5/mw690/0028MzfAgy6M7q3rk7ae4&690

http://s7/mw690/0028MzfAgy6M7pYGgdw96&690

潮泥滩小学,小时候还在潮泥滩小学留过影。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时学校有三排房,东边的一排最大,是高年级的教室,南北走向,隔一个操场,就是西面一排房,东西走向,比东边那房子小,有3个教室,相当于当时的五六间民房那么大,是低年级的教室,南边还有一排矮房,是教师的办公室。西面一排房的后面,就是一个大望风台。可能是日本人造的,也可能是国民革命军在抵御日寇时造的。因为当时潮泥滩也是淞沪抗战的前沿。反正听老人们讲,东洋人来的时候就有了。 那是上世纪70年代初,望风台还在,后来由于年久失修,不知哪一年被拆了。

http://s4/mw690/0028MzfAgy6M7q1w7Vp93&690

潮泥滩老街,基本保留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样子。正前方那个两层小楼原先是村卫生室所在地,五十年代小镇上还有联合诊所,现今已难寻当年的痕迹了。

http://s7/mw690/0028MzfAgy6M7qMiuJo66&690

江南城镇典型的民居形式。

http://s13/mw690/0028MzfAgy6M7qOP7Dmac&690

原先的供销社。

http://s2/mw690/0028MzfAgy6M7pYOqGZa1&690

界河桥,东横头,归嘉善县管,石桥西叫西横头,归上海管。对面就是浙江的管辖范围。

http://s8/mw690/0028MzfAgy6M7r7Pjtta7&690

抗战时期遗留的碉堡

http://s4/mw690/0028MzfAgy6M7pXCpCrd3&690

http://s5/mw690/0028MzfAgy6M7qH1Dhy04&690

民国26年,公元1937年。